



从白天到黑夜,在黄河边游荡
2019年的春节,我有两天时间在黄河沿岸的一个小镇上转悠。冬天的黄土地上,没有雪的时候,到处是灰扑扑的,长途大巴穿梭在黄土包围的山道蜿蜒前行,耳机里响起叶倩文的《珍重》时,脑海里自动代入了贾樟柯镜头下的山西。
为什么想到来这里呢?事实上我也说不清。大概是因为,今年年初,在一次活动上,一位广东摄影师说他当记者的时候山西的大部分地方都去过了,很多地方给他一种90年代的感觉,我自愧作为一个山西人,对于家乡知之甚少。
又或者,我对一种“失落的历史”产生起某种乡愁。这个黄河水运衰落后昔日繁荣不再的小镇,曾是北方商贸重镇,有“九曲黄河第一镇”之称,是晋商发祥地之一。20岁之前,我不觉得晋商是一个和我有关联的词,直到有一天,妈妈提到一张老照片,她20多岁的外祖父身穿袍衣、头戴圆毡帽,在清末民初的张家口和同乡留下一张合影,我才逐渐了解到,出生于光绪十七年、和乔致庸同乡的曾祖父也曾“走西口”经商。
可惜这张照片已经不知散落在何处,曾祖父50多岁回乡时买下的一处大四合院也已被拆掉。故乡以飞快的速度变化,但在这个黄河边的小镇上,也许是因为处于深山陆路交通不便,很多事物还保留着过去的样子,那些晋商繁荣时期修建的考究的四合院窑洞还在,他们的后人还住在这样的房间里,过去和现在交汇在一起,时间仿佛停滞。
我的两次游荡分别开始于腊月二十九和正月初四,两次都是正午时分抵达,在次日的清晨离开。如果说第一次我曾试图验证贾樟柯电影中关于山西小城的影像,第二次抵达时,没有想到入夜后的小镇,会让我联想起毕赣镜头下的凯里。
看照片时,我常常分不清它们是日出前拍摄的,还是日落后,不管是从白天过度到黑夜,还是黑夜过度到白天,天空总是呈现出一片幽蓝色,而小镇和村庄是如此静谧,我只好依靠拍摄时间,来记录这"long day's journey into night".